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工作方法的重要性
来源:网络 阅读量:


有时候并不是主观的努力就能成长,我看到越来多多的是,一路认真上进996到中年危机。勤奋努力但还是废掉,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,觉得让自己忙碌起来,觉得自己应该去接触更多,但实际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,耗费了大量的精力,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 
知识面陷阱
 
你做产品的,你的主力不在用户沟通、产品优化、行业分析,竞品分析、玩法借鉴上,而在各种行业信息以及行业通识上?
 
这么讲,在没有深入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,你通过觉得自己很懂的行业,信息量及深度大概率不及一个普通的行业从业者。
 
我们是应该抬头看路,但对于你真的有帮助的并不是这些通识,这些碎片的知识。这些碎片的信息,无法将你的知识结成一张网,无法运用到你真正的工作中。
 
你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,而不是好像什么都懂,但是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具体的问题,一二三都讲不出来。
 
T型人才的前提是你专业的东西要出色,大家是通过你立根之本知道你,知道你这人是牛逼的,才会有更多其他的机会让渡给你。
 
加班的目的
 
996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趋势,越来越多的”打工人“没有夜生活,下班的路上能看到太阳是一种奢侈。实际上,很多人从一家公司出来之后面试,技术面的时候,面试官直接跟他说:“你上家公司我知道,不是技术型的项目,没有什么技术难点”。别人说的没毛病,很自然的对方能给到的薪资,与他期望的薪资有差距,面试当然就没有下文了。
 
加班我是不反对的,但是我们一定要理解为什么加班,你到底在为谁加班。如果你加班每天技术有成长,认知有更新,或者能积攒更多的人脉,甚至可以拿到更多的金钱收益,这些都没什么问题,怕的就是大家都加班,你也加班,每天忙忙碌碌,回头一想,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,有什么成果。
 
我们加班,一定要弄清楚,是为自己加班,不然加的越多,你自己的时间越少,时间占用了,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提升,反而会越来越被动,技术方面,加班要设立一系列的攻关目标,加班加点的目的是逐步攻克。
 
二十英里法则
 
二十英里法则是由美国一心理学家提的。说的是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,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,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。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?答案是日行20英里,即每天走32公里。这样算一下,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,也就是五个月左右。但很少有人在5个月左右把他走完。
 
看起来很简单,只要坚持每天走20英里即可?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这些上路的旅客分为三种:
 
第一种:在前进的旅途中每当道路不顺、天气恶劣时,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,等待,等到天气晴好的时侯才走。而天气晴朗、路又顺的情况非常少。等到各项条件符合的时候他们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,但是之后他们在遇到了外界的干扰情况后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停逗留,走走停停,这种旅客往往需要花费八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。
 
第二种:因为刚刚踏上旅程,心情很好,体力、精力旺盛,旅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每天可以走40英里。虽然这种旅客不会受到旅程中的天气和道路因素太大的干扰,但随着旅程的推进,这种旅客心情状态逐渐低落,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和兴趣,之后的时间里行走速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,这种旅客往往也需要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,一开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远。
 
第三种:如果不是特殊情况,不论天气好坏,路途泥泞,内心总是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,在旅程中每天都始终坚持走二十英里,最后这种旅客按期走完了全程,到达了目的地。
 
其实你看这三种旅客都是在前进的,好像从他们自己的角度,没有谁主动放弃或者主动懈怠,但完成的意义却完全不同。太过用力的人走不远,受环境外接影响太多的人也走不远,始终如一,持续的坚持才能达到目的地。
 
最后
 
勤奋上进的年轻人远比颓废自我放弃的人多的多,大家都在努力赚钱立身养家,但勤奋不是用尽心力就可以,要知道方法、知道方向,要能持续。


工作方法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ink66.cn/news/3132.html